3个回答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2023-09-21 19:35
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皇帝之下设三公,三公为: (1)丞相,承受皇帝之命,辅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的官; (2)太尉,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吏; (3)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掌管图书秘籍,同时监察文武官吏;侍御史,掌管文书;监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 三公之下设九卿,作为中央行政机关分掌具体行政事务,如祭祀、礼仪、军事、行政、司法、文化教育等。包括: (1)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2)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3)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4)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5)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6)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8)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9)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 地方官制 战国时期诸侯国普遍施行郡县制度,秦国设县始自秦孝公十二年商鞅变法。秦始皇二十六年,正式划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来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 咸阳是国都所在地,不设郡守而由朝廷直辖,其长官为内史(《汉书·百官公卿表》: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位同九卿,得参预朝政。内史属官有: 都水长、都水丞,掌水利; 铁官长、铁官丞,掌冶金、制造农器; 廪牺令、廪牺丞,掌粮食仓库和牧养祭祀用牲畜。 郡制 郡作为一级行政地方,军民兼治。郡设郡守、监御史、郡尉三个互不隶属的主要官员。 郡守 郡守,郡的长官,边地多为武将,内地多以郎官出任,银印青绶、秩二千石。秦朝的郡守权力非常大,除了由朝廷直接任免的县令县长、负责监察郡治的监御史、负责统领驻军与管理治安的郡尉三者外,郡的其他官员均由郡守自行任免。 监御史 监御史,隶属御史中丞,负责监察郡守与其他官员。 郡尉 郡尉,掌郡驻军,主管治安、侦缉盗贼,银印青绶、秩比二千石。郡尉直辖于朝廷,与郡守相抗礼。郡尉属官有丞,内地诸郡设丞一人、大郡则设两人。边塞诸郡则每百里置都尉一人,都尉辖士史、尉史各二,掌边塞卫戍;关隘之处置关都尉,均隶属本郡郡尉。 郡丞 郡丞,郡的次官,辅佐郡守综理郡政,铜印黑绶、秩六百石。郡守缺位或不能理事时,郡丞代行郡守职务。属官有卒史、主簿、牧师令等。边塞诸郡另置长史,管理兵马军政,与郡丞同秩。 县制 县为秦朝最低一级行政地方,秦朝的正式官职也仅仅设在县一级。 县令、县长 秦朝按县的人口多寡,万人以上的县置县令、以下的县置县长。县令铜印黑绶、秩千石至六百石,县长铜印黄绶、秩六百石至五百石。县令与县长都是县的行政长官。 县丞 县丞为县的次官,职比郡丞,铜印黄绶、秩四百石。 县尉 县尉掌治安、捕盗之事,职比郡丞、唯不掌兵,秩同县丞。 功曹 功曹,掌县吏的考绩等第升降。 令史 令史,管理文书档案。 狱掾 狱掾,县狱的典狱长。 文无害 文无害,所谓公平吏,掌巡查监狱,复查案卷,以防止冤狱。 厩驺 厩驺,掌一县车马之政。 仓吏 仓吏,县库的长官。 治狱吏 狱吏,县狱的狱卒。 乡亭 县以下置乡,乡以下置亭,亭以下置里。这些都是以宗族为核心的人民自治组织。 三老 三老,一乡德高望重者充任,掌教化,有所谓孝悌仁义之家可以申报郡县予以表彰,并可以推荐优良子弟出任郡县吏。 有秩,啬夫 人口达五千人的乡,由郡指派一人为有秩;不足五千人的乡,由县指派一人为啬夫。两者职责相同,都是调解邻里纠纷、帮助政府收取赋税、安排徭役。 游徼 游徼,为徭役的一种,掌巡察地方、缉捕盗贼。 亭长 亭长,吏职,也是徭役的一种,汉高祖在秦朝曾任此职。掌同啬夫。亭长之属为亭父、求盗两卒,前者负责本亭保洁、后者负责追逐盗贼。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2023-09-21 02:54
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皇帝之下设三公,三公为: (1)丞相,承受皇帝之命,辅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的官; (2)太尉,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吏; (3)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掌管图书秘籍,同时监察文武官吏;侍御史,掌管文书;监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 三公之下设九卿,作为中央行政机关分掌具体行政事务,如祭祀、礼仪、军事、行政、司法、文化教育等。包括: (1)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2)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3)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4)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5)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6)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8)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9)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2023-09-21 07:32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为巩固统一成果,秦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中央官制的创建就是重要的举措。秦始皇在完成对全国的统一后,对战国以来的官僚制度进行了一次大的整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整套整齐划一的行政机构,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大加强。这一中央官制的核心被后世称之为“三公九卿”制度。三公,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丞相,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为百官之长;太尉,掌军事,不常置,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掌管图籍章奏,监察百官,兼管律令。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直接隶属于皇帝,是皇权至上的体现。 秦代九卿,包括:廷尉、卫尉、郎中令、奉常、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官僚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中央政府确立了丞相制度。西周、春秋以来已有所谓“相”、“傧相”之称,“出接宾曰摈(傧),入赞礼曰相。”孔子就曾担任鲁国的“相”。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相国,复置丞相,设一员称丞相,设二员称左、右丞相。秦二世诛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后,以赵高为中丞相,于是秦丞相又有中丞相一名。秦朝在设立丞相的同时,还设御史大夫以牵制丞相。秦始皇时期“御史大夫”地位仅次于丞相,是秦中央政府的核心人物之一。秦朝御史大夫的职掌相当广泛,“在殿中,……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还负责掌管律令和司法审判事务。因为御史大夫侍奉皇帝左右,极容易成为皇帝的心腹。秦朝还设有“太尉”一职,职掌军事,其地位与丞相相当。秦朝中央机构,在“三公”之下还设有“九卿”,包括:廷尉、卫尉、郎中令、奉常、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廷尉掌司法,主管刑狱,为秦朝全国最高司法官;卫尉掌宫廷警卫;郎中令掌皇帝侍从警卫;奉常掌宗庙祭祀礼仪;典客掌诸侯及归附的少数民族之礼仪和对外关系;宗正掌皇族宗亲内部事务;治粟内史掌国家财政税收;少府掌山河湖海税收和供皇室需要的手工业制造;太仆掌皇室车马;中尉掌京师保卫。一般认为三公是政务官,而九卿则是事务官、行政官,九卿的职能主要是与天子的私事有关,因而九卿的设置及其功能说明封建时期设官治理国家的考虑还不成熟,也是封建社会初期国家事务不多,天子及皇族事务压倒一切的表现。
相关问答

热门问答

热门搜索 更多>